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教师观
材料中,xxx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职业角色的改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人生的引路人。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要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教学反思的实践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反思。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学生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并且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还包括如何实现价值和如何做人。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4.在对待其他教育者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新课程综合化的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
学生观
材料中,xxx的教育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值得提倡的。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这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我们要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观
材料中,xxx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值得我们学习。
1.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
国民素质是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更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
2.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资源,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应得到发展。
3.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可持续地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要五育并举;把学生视为教育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
素质教育要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促使学生后续可持续的发展。
4.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差异性,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5.素质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知识经济向人才。
教师职业道德
材料中,xxx的行为符合《中小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中的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是值得我们借鉴、提倡和学习的。
①爱国守法【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②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③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④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最核心的职责与任务】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⑤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⑥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谒动力】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 作者:XUPIPI
- 链接:https://tangly1024.com/article/db3ebdbd-f01d-4ff5-97c4-c1b608cde460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